返回首页

问题是经济 答案是价值
解构综合体暗影下的危机与破局

文/透明售房网主编 沈曦霞

本文导读:

· 基础定位,功能复合的实现

· 玩转跨界,渠道创新的拓展

· 终极目标,价值链的打造

 

在2014年8月开始的楼市回暖中,对比住宅市场的升温,商业地产显得势单力薄,曾被冠以各种光环的“综合体”,也在这轮市场嬗变中力不从心,过剩困局为何产生?又如何破解?

 

时寒冰曾经提到,货币、房地产泡沫与债务这三大堰塞湖,任何一个决堤后果都不堪设想,而这三大堰塞湖在2016年之后或将突然释放。无论这种说法是危言耸听还是客观分析,整体经济形势和房地产市场面临的结构性调整中,阵痛毫无疑问已然来临,所有重大时间节点都是内外力量共同决定的结果,“新常态”建构过程中,危机四伏。归根结底,也许可以用1992年克林顿竞选美国总统时,那句知名的口号来概括当下的困局:“笨蛋,问题是经济!”

 

将视线拉回到2008年7月,杭州市在以城市化带动及提升工业化、信息化、市场化、国际化的城市建设指导下,积极推动城市建设,100个城市综合体的建设项目计划出台。杭州市区综合体按其特征和功能,大致可以分为四类:交通枢纽型、创新创业、产学研结合型、多功能休闲旅游型、商贸商务居住型。从项目数量看,杭州市区84个城市综合体中,前两者分别为13和12个,后两者分别为29和30个,从这一比例不难看出,与市民息息相关的更多城市服务功能发展方向可见一斑。在结构布局上,城市东扩、旅游西进、沿江开发、跨江发展的战略点轴结合的模式也非常明显。

 

这样的规划放在2008年,不得不说前瞻过于乐观与激进,多少也带着依赖综合体带动城市发展的色彩。虞晓芬老师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提到,从早期的缺失,到政府开始重视,在规划上有所倾斜是值得肯定的,但是杭州市政府意识到城市综合体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后,在规划上便出现了过量现象。她认为目前杭州综合体规划,总量上有所过剩,区域上也有所过剩,已超越需求量,消费力难以支撑。

 

既然困局已经形成,面对经济大势,项目单个个体无力回天,能做的只是认清现实,并从本体定位和打造上竭尽所能,能够通过哪些渠道和方法去兑现逆转,正是我们此次调查和研究的终极目标。[详细阅读>>>]

设计:王吉 楼迪英 编辑:杨建辉 记者:刘园 倪佳伟 倪斌 陈璐 吕旭 摄影摄像:翁羽明 李望 策划统筹:沈曦霞 监制:王琦明 蒋凌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