透明“问答”录第五十四期:论“封闭小区”的打开方式?——透明售房网

第五十四期 时间:2016.2.22

国务院一份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》近日印发,这是时隔37年重启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配套文件,勾画了“十三五”乃至更长时间中国城市发展的“路线图”。其中一句“原则上不设立封闭小区”引起广泛关注,已经有人筹划去武林壹号烧烤放风筝了,到底靠不靠谱呢?

>>>中国或将不再建封闭住宅小区 四大亮点解读

@世邦魏理仕 马英枢:目前杭州的规划条件下,打开围墙并不能从根本上增加路网密度。如果加宽内部道路,则需调整各项指标,土地价格将产生影响,其次,安全、噪音、物管、土地归属、维护保养、业主权力一系列的问题随之而来,还要兼顾项目情况不同,几乎没有实施的可能性。解决一个问题却带来了更多问题,方案值得商榷。
@浙商控股 包春华:我觉得最好的情况,就是公共部分先开放,新建小区按新规则来,原先的小区居民暂时不受影响。
@汉嘉地产 陈焕春:开放规划的理念国人暂时接受不了,但没有到那么严重。反过来说,全封闭小区,业主自己也不是很方便。
@协安房产 胡军辉:杭州先前有翠苑、采荷、朝晖、德胜等大型居住区,但近十年基本为中小地块,道路规划超前,像以前润达花园人为阻断道路的情况很少了,土地出让已经按照路网来划地。比如武林壹号是6宗地块组成的,典型的例如蓝孔雀板块都是分无可分了,不至于每幢房子都要沿马路分出来。
@我爱我家 宋文杰:以申花、桥西为例,小区与小区之间的开放道路很多时段成为了业主的停车位,很容易造成堵塞。开放小区未必就能更好得疏通路网。只能对一些特别大的小区,划分多个组团来实现。
@合景地产 张民:认同“文件”方向,它并非单独针对房产行业,实则反应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社会资源配置。道路、园林、社区级商业配套等共享效率将得到提升,邻里、社交的界面将会更加丰满,但当下对于“安全”的心理需求需要提供更多出口及注解,相关制度执行的时机及与范畴需要特别慎重,尤其是物业管理规则提出更多课题与可能性。
@杭房集团 陈樱:理想很美好,现实很残酷,主城区已经开发得差不多了,没有多少地可以按这个要求来了,之前的小区内部道路即便开放,也几乎起不到分流的作用。
@昆仑地产 陆音:想法非常好,国外社区的街区式设计早就这样做了,但国人贫富差异化太大、自我保护意识过强,对安全部门是极大考验。建议先有试点地区来个5-10年实测得到普遍认可。
@新南北地产 叶其森:一种设想,未来估计所有楼盘将会对单元楼进户设施设备、智能化系统进行全面提升。
@祥生房产 郭剑兰:对物业这个近年来的信心产业打击较大,个人不太支持。
@广大房产 王正统:停车是否会更难,主干道岔口多了之后,通行速度是否会降低,业主共有物权的权益问题、物业服务管理问题。不先回答这些问题,政府不应落地。
@保利地产 李政宏:面对这政策,开发商和物业公司会有点懵。但政府的心思我等得慢慢才能品出味道,难道在追寻“路不拾遗,夜不闭户;秩序井然,万家灯火”的社区乌托邦?可能是吧,这是在向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一步步迈近啊!
@银泰置业 钱耀东:不舍封闭小区是为了公共资源共享,滨江区09年就有类似试点,银泰的海威国际就是之一,只要安全能够保证,是好事,对政府的安保工作要求很高。
@华元房产 雷利伟:“原则”这个词就涉及到不均衡,今后将成为普通住宅小区和特殊小区的分界线,也将成为开发商的筹码,为封闭小区涨价做铺垫,别墅排屋的价值更加凸显。
@越秀地产 卢静:这是一个非常理想化(褒义)的大胆设想,来源于我国早些年的“夜不闭户”的和谐社会,那时候的社会环境比现在更融洽。所以政府理念是好的,但是有些工作是系统性、延续性的。因为政策的朝令夕改,要原则上不设封闭小区,那么整个社区居民的安保体系、路网建设又要重新调整,要解决的首先是老百姓的顾虑,现在的社会缺乏的就是一种安全感,何况在这个政策下,老百姓财产安全及人身安全就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。
@行致胜 董彦:如果都打开了,出门即是路,现有的绿化环境好的小区赶紧入手,也别嫌弃边上有高架了。
@复地房产 史芸:资源最大化利用是好的,不过前提是社会秩序和治安维护是否达到这个水平?大多数人对私密性、家庭财产、人身安全顾虑更多,心态上多数不接受。开发方面,要分不同的客户群了,和公园在一起的小区,不封闭是好的,高端的住宅小区就不适合了,需要因人而异、因地制宜。
@兴耀地产 王奕:即使如比弗利山庄这样的豪宅小区也是开放式的,是符合城市发展生态的,开放式小区并不影响产品品质和管理,共享是城市的基本理念,是大势所趋。个人感觉像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完全可以敞开试点。对于既往存在的封闭式小区,我觉得要尊重私权利,甚至没有引导一说,围墙拆与不拆完全取决于业主的决定,而不应该公权力的介入。
@顺发置业 王润华:我理解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封闭。如果能处理好开放后的道路权责管理问题,小组团实际上能更好做个性化物业管理。开放会有利于解决社会问题,但增加的街区与交通接轨能否跟上是关键。
@滨江房产 沈洁:从改善公共交通的目的来看,需要根据当地地貌、贫富差距来决定是否开放,利大于弊的话可以试点开放。
@绿城·运河宸园 陈江宁:这与西湖还湖于民还是两个概念,我认为有助于缓解目前比较紧张的“阶层”矛盾,公共资源最大化共享,但对于行业及产品的进步没什么好处,开发商就不太会在中心景观大力投入,而且国民素质还在养成阶段,容易形成卫生死角(四不管地带)。当然市中心CBD环保力量强,人员素质高的区域是不应该有围墙的,毕竟寸土寸金。夜不闭户、路不拾遗,杭州或许可以尝试一下,其他城市估计理想化了。
主持人:倪佳玮
栏目介绍:这里是一个楼市问题的专区。我们会采集业内、专家、购房者、一般社会人士、网友等人群就每周的一个问题发表的看法,如果你的答案更好,我们会把你贴上墙哦。PS:世界太乱,问题太多,一个个来~~~
往期回顾:

[第五十三期]怎样才算有气质(的楼盘)?

[第五十二期]那些还未入杭的“名角”

[第五十一期]“价高者得”释放了什么信号?

[第五十期]“重酬“还是“众愁“?

[第四十九期]“重酬“还是“众愁“?

[第四十八期]房产税怎么收较合理?

[第四十七期]怎样才算豪宅?

[第四十六期]高考结束就买房?

[第四十五期]TOP10们怎么说?

[第四十四期]开发商,你怕被截客吗?

[第四十三期]恒大执行无理由退房,住宅“包退”怎么看?

[第四十二期]假如房企来做手机?

[第四十一期]回购商品房做保障房 杭州有戏吗?

[第四十期]不动产登记实行 业内如何理解?

[第三十九期]开发商年前忙领证为哪般?

[第三十八期]2015楼市会有哪些关键词?

[第三十七期]2015楼市会有哪些关键词?

[第三十七期]土地市场回暖了吗?

[第三十六期]造学校要比造房子考虑的更多的是?

[第三十五期]牛市中如何看待股市与楼市的关系及影响?

[第三十四期]“降价潮”没退,“涨价潮”要来了吗?

[第三十三期]临时售楼处按哪儿好?

[第三十二期]未来科技城会成为下一个临平山北吗?

[第三十一期]“杭八条”含义多大?

[第三十期]毛坯改精装,你还买么?

[第二十九期]90方1.5卫一举多得还是多此一举?

[第二十八期]哪些板块跑得快?

[第二十七期]奢侈样板风意义何在?

[第二十六期]谈高端楼盘业主们的业余爱好

[第二十五期]淘万联姻,是噱头or革新?

[第二十四期]冰桶挑战,你被点名了吗?

[第二十三期]保姆房知多少?

[第二十二期]楼盘活动那点事儿

[第二十一期]规避限购 不到140方的户型还能改大嘛?

[第二十期]限购若是解开,降价还会继续嘛?

[第十九期]不能“偷面积”将带来什么影响?

[第十八期]滨江·金色江南首开什么价?

[第十七期]跨界合作能拉动房地产吗?

[第十六期]半年总结和期待

[第十五期]0首付你造多少?

[第十四期]房产人预测世界杯冠军花落谁家?

[第十三期]放开那个限购,你准备好了吗?

[第十二期]如何看待万科合伙人打响股权保卫战?

[第十一期]你最想对绿城说的一句话?

[第十期]媒体人,压力之下如何面对抑郁?

[第九期]房地产行业人员流动性大吗?

[第八期]说说令你印象深刻的楼盘案名

[第七期]电商平台对商场影响几何?

[第六期]空气是否会影响房价?

[第五期] 什么是你心中的好物业?

[第四期] 地产人你睡得好吗?

[第三期] 你是怎么看待房产维权的?

[第二期] 若《星星2》在杭州开拍 哪些盘可用作取景

[第一期] "90后"不买房?

设计:王吉 楼迪英 记者:倪佳玮 编辑:杨建辉 统筹:沈曦霞 监制:王琦明